【文化】佛教水陆画:中国化的佛教美术

来源:     时间:2024-12-18 11:11:15     【字体:
 

佛教水陆画:

中国化的佛教美术

李智咏

 

宝宁寺明代水陆画持地菩萨众

 

 

    佛教水陆画属于宗教人物画,起源于南北朝时期,主要用于佛教寺院举行的水陆法会。水陆法会是中国佛教经忏法事中最隆重的形式之一,目的是超度亡灵、普济水陆一切鬼神,也兼具追忏悔过、积德行善等功能。据《佛祖统纪》记载,水陆法会始于南朝梁天监四年(505),在宋代就已经十分盛行。

    悬挂描绘各种神像的水陆画,是水陆法会仪轨的重要内容之一。早期水陆画的情形已无可考,敦煌藏经洞出土的中唐《发愿文》云:故于是日,洒扫庭宇,严饰道场,请佛延僧,设斋追福……”当时的道场就有装饰性的佛幡挂图。画史上有确切记载的水陆画画家是晚唐张南本。据黄休复《益州名画录》记载,张南本画天神地祇、三官五帝、雷公电母、岳渎神仙、自古帝王。……千怪万异,神鬼龙兽,魑魅魍魉,错杂其间,时称大手笔也。可见其技法之精妙。至宋代,佛教水陆画已十分普遍,宋元祐八年(1093),苏轼作《水陆法像赞》16篇,这16幅神像就是用于水陆法会,称为眉山水陆。佛教水陆画至明清时期达致鼎盛,有绘制于佛教寺庙的水陆壁画,也有卷轴形式的水陆画,方便保存和携带。随着水陆法会的盛行,民间出现大量水陆画的画工,水陆画也更向民俗化发展。

    佛教水陆画融合了儒释道题材,以中国传统绘画形式绘就,并沿袭了中国传统绘画所倡导的成教化、助人伦的社会教化功能,是中国特有的佛教美术形式。其绘画形制规整、造像优美、色彩绚丽,具有很高的艺术和审美价值,堪称中国古代绘画艺术宝库中的珍品。

 

 

    佛教水陆画的内容是依照水陆法会的仪文绘制,包括佛、菩萨、罗汉、明王、诸天、城隍、龙王、阎王等各类神祇,往古王子王孙、嫔妃烈女、忠臣烈士、孝子顺孙等历史或传说中的人物,以及地府冥司的各种形象,涵括了佛教所说的四圣六凡,在水陆法会悬挂这些神像,也就是表征其出现在法会上。

    佛教水陆画包括儒释道各种形象,乃至当时社会共同崇敬和祭祀的神灵,其中还有许多儒释道的故事画,例如目连救母、睒子行孝、贞洁烈女、二十四孝等,不但反映了佛教思想,同时体现了儒家重人伦孝道、慎终追远的传统,既是现实世界的艺术反映,也具有重要的道德教化功能。

    例如,创作于明天顺年间(1460年前后)的山西宝宁寺明代水陆画(现藏于山西博物院),一共139幅,根据《天地冥阳水陆仪文》绘制了包括正位神祇(佛菩萨)、天仙、下界神祇(修罗神、地祇和水府神)、冥殿十王、往古人伦和孤魂等6组形象,包括道释人物画108幅,各种世俗人物画12幅,此外还有反映当时社会生活画面的画作13幅,体现了明代水陆画世俗化的特征。除几幅大佛像外,其余均高约120厘米,宽约61厘米。据清代康熙、嘉庆年间两次重裱题记所载,宝宁寺水陆画为明代宫廷敕赐,有镇边政治功用,这在明清时代众多的水陆画中相当特别。宝宁寺水陆画为明代宫廷画师所绘,笔法、着色、制式及规模皆体现了明代的皇家气派,是珍贵的大型明代绘画作品。

 

 

    佛教水陆画的构图组合形式受中国传统绘画影响很深,通常都是主尊居中、诸神罗列两旁的构图,不但借鉴了道教朝元图的结构形式,而且也蕴含秩序、礼仪、谦恭的儒家文化意味。水陆画通常采用中国传统的工笔重彩的绘画方式,设色艳丽,色彩通常是以赭红配绿色调,对比鲜明,装饰效果非常强烈;画面众多,尺幅较大,气势恢宏,具有极强的视觉冲击力。总体而言,宫廷水陆画绘制工艺谨严,设色典雅,人物比例准确有度;民间水陆画则形式更为多变,色彩更为艳丽。

    目前所见的水陆画大多为明清时期的作品。明代水陆画延续了南宋院体画的技法,体现出严整富丽的画风,在创作手法上,继承了元代以来寺庙宫观的壁画形式,形成了完整的水陆画规则。画面中的线条多用粗细均匀的高古游丝描,人物形象工整稳当,色彩多使用矿物颜料,绚烂厚重。头饰衣纹以金粉勾描,富丽堂皇。例如,河北石家庄毗卢寺水陆殿的明代壁画,采用工笔重彩沥粉堆金的工艺、形式多样的描线技法、细节丰富的构图形式,造型准确生动,堪称明清水陆壁画的代表作品。清代水陆画的世俗化色彩更为浓郁,风格逐渐多样化,除了传统的工笔重彩画之外,还出现了兼工带写的作品,甚至有文人画家所热衷的水墨淡彩的画法。

    此外,各地区的水陆画风格有所不同,反映了不同地域的文化和传统习俗。例如,山西博物院藏太岳区清康熙八年(1669)的水陆画就具有浓厚的地域色彩,不但分堂方式特别,而且勾勒细腻、色彩华美,更显民间美术的多姿多彩。河北广平县水陆画借鉴了传统水墨画的表现技巧,因此又称为水墨布画,其艺术表现既有工笔重彩,又有水墨黑白,内容丰富,笔触精细,独具特色,2014年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。不同地区甚至还有特殊的水陆画形式,例如,甘肃武威的纸本墨拓水陆画,为它处所少见。这些墨拓水陆画不仅有版画的审美特色,还具有浅浮雕的艺术效果,而采用墨拓的形式更便于批量生产与流通。

    水陆画不但反映佛教的思想内容,更包含大量民间世俗社会的祈愿需求,不仅是宗教美术的杰作,也是了解和研究古代社会风俗、生产生活、世态百相的珍贵资料。

    从中国佛教绘画的发展过程看,佛教水陆画占据着重要地位。佛教水陆画是佛教美术中国化典型范例,中国工笔人物画的珍贵遗产,不仅展示了中国传统绘画的艺术特色,而且为研究中国宗教艺术题材美术作品提供了独特的视角。

 

    (作者为河北美术学院造型艺术学院副教授)

 

    来源:微言宗教