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“一带一路”与宗教】张掖宗教文物

来源:     时间:2024-12-16 11:03:53     【字体:
 

    张掖,别称甘州,西汉时设郡,位于甘肃省河西走廊中部,是古丝绸之路进入河西走廊的重镇,素有塞外江南金张掖之美誉。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,东西文化在此交流,南北民族在此交融,逐渐形成了以儒家文化与佛教文化相融合为核心,兼具多元宗教元素的文化特色。张掖尤以其独特而厚重的佛教文化闻名于世。

丝路名刹张掖大佛寺始建于西夏崇宗永安元年(1098),因寺内供奉一尊身长35米的木胎泥塑释迦牟尼涅槃像,故称大佛寺。大佛寺中的古建筑、壁画、佛教文献及其他宗教文物是丝绸之路上宗教文化交流的鲜活史书。图为大佛寺卧佛。

马蹄寺石窟群北寺3号窟。作为古代丝绸之路的重要节点,马蹄寺石窟群融入了丝绸之路上多元文化的元素。其中千佛洞、三十三天石窟、金塔寺立体飞天是马蹄寺石窟群的标志性建筑。

·金银书《大般若波罗蜜多经》

经书现存558卷(279本),绀青纸粘裱折页成卷,经页连绵不绝。封皮以绫锦装帧,刺绣龙纹图案,每函卷首扉页置精美的金线描曼陀罗一幅,华美庄严。

《西游记》故事壁画绘于大佛殿内卧佛身后的墙壁上,是大佛寺壁画中的经典之作。壁画由若干个独立的故事组成,讲述了取水子母河”“路阻火焰山等故事情节,人物形象刻画细致传神。

金塔寺石窟内的高肉雕彩塑飞天,采用悬塑的手法,造像各具情态,极具立体感。

 

来源:微言宗教